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但患者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与脏腑系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
中医认为一切治病的手段,要从打通经络开始。那么如何才能确认经络是否通畅?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经络是否通畅,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检查。
针灸砭石适应证广,疗效显而易见,又经济,又方便。所以数千年以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真正的国粹。
足厥阴肝经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阳肺经相接。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医疗实践,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线;络则是网络的意思。《灵枢•经脉》写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里的“脉为营”不仅指血脉,也是指经脉、络脉。
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内属于府脏,外络于支节”网络联系人体的脏腑肢节,五官九窍形成有机的整体,以脏腑为核心形成十二个系统。
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内部,隶属于脏腑,外部,分布于躯体。手三阴联系胸;手足三阳联系头,因而有“头为诸阳之会”说;足三阴则联系腹及胸。阳经分布最广,大致情况是阳明行于身前,少阳行于身侧,太阳行于身后,在头部也是如此。
经络辨证论治是以经络学说为主要依据的辨证论治方法。主要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属络脏腑、联系器官、生理功能、病候特点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从而选择相应的经络调治方法。 经络辨证论治包括十二经辨证论治、奇经八脉辨证论治、络脉辨证论治、经筋辨证论治、皮部辨证论治等内容。第三章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