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是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内部,隶属于脏腑,外部砭石,分布于躯体。手三阴联系胸;手足三阳联系头,因而有“头为诸阳之会”说;足三阴则联系腹及胸。阳经分布较广,大致情况是阳明行于身前,少阳行于身侧,太阳行于身后,在头部也是如此。
在砭术(相关链接:《砭石使用》)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中凡遇肺系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如咳嗽、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多采用上肢内侧前缘刮法,疏通手太阴经脉。心系疾病,如胸闷、心悸、心绞痛等症,砭术采用上肢内侧拍法,振心阳,通心包。又如口苦、目黄、易怒、烦躁,头侧疼痛证候,砭术采用大腿外侧风市拍法,以降胆火,头侧刮法,胁部滚法,小腿内侧足厥阴振法,均为疏肝利胆之措施。若水肿、水湿停聚之症,砭术采用下肢内侧,少腹部振法,取足太阴经健脾,脾健运则水湿运化,水肿自然会消除。同时头面、四肢肿胀者可在上肢外侧正中实施砭术刮法,通过手少阳经疏通三焦,三焦主水液代谢。砭术中重要治法之一的百会、四神聪头部守法,就是根据“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均通于头的经络(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特点,达到益气活血、通经助阳的目的。
下面是十二经脉与砭术调理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纲要表:
十二经脉适用证及操作手法
十二经脉 |
适 用 证 |
操作手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
手太阴肺经 |
鼻塞、流涕、咳嗽、哮喘、肺痈、肺痿、肺或气管炎症 |
循经划法、叩法、刮法 |
手阳明大肠经 |
便秘、大肠热盛、实泄、实热咳喘、腹气不通、肠炎、肠鸣 |
循经刮法、叩法;上臂段可施拍法,指段点压 |
足阳明胃经 |
胃痛、食欲过盛、食积牙痛、口臭、胃感灼热。泄泻完谷不化、胃炎、胃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贲门及幽门疾患 |
胸腹段擦法、下肢段拍法、叩法,面部、项部守法 |
足太阴脾经 |
气虚乏力,纳呆、食少,浮肿湿聚,痰饮不化,梅核气,面色萎黄,虚胖体质,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症 |
胸腹段熨法、振法,下肢段拍法、叩法、振法,足部划法 |
手少阴心经 |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昏痰迷、心绞痛、癫痫、手足心冷汗 |
循经刮法,腋下点压或守法 |
手太阳小肠经 |
尿赤、尿涩淋漓不尽,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肾绞痛,肩周炎 |
循经划法、刮法 |
足太阳膀胱经 |
头痛、头晕,肩背颈僵硬,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不利,痿症,痹症 |
循经划法、滚法、刮法、点压、振法、叩法,下肢可施拍法 |
足少阴肾经 |
小便清长、夜尿,腰痛腰痠,下肢乏力,足冷,膝关节不利,足跟痛,五更泄,阳痿、早泄,妇女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发育迟缓,脱发、白发、早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周病,耳鸣、耳聋,头晕空痛,记忆力减退 |
循经刮法、振法、叩法,足下滚法。腹部段熨法、守法 |
手厥阴心包经 |
高热、神昏痰迷、小儿惊风,心悸、气短、心烦、失眠,夜寐不安,温病 |
循经拍法,指段刮法 |
手少阳三焦经 |
热病、水液代谢紊乱 |
循经拍法,上肢大臂段拍法 |
足少阳胆经 |
口苦咽干,偏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目黄易怒,胁胀满或痛,泛酸,胆汁返流 |
循经刮法,下肢段拍法 |
足厥阴肝经 |
胸痛易怒,头晕眠花,目涩、流泪,屈光不正,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症,外阴瘙痒,睾丸肿痛 |
循经振法,叩法,胁部擦法,滚法,阴部守法 |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经脉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