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经腧穴具有清泻阳明邪热、宣肺理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等功效。可治疗头痛、眩晕、面肿、口眼歪斜、鼻渊、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
起于小腹内(肾下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直上至项后枕骨大孔处(风府),进入脑内,然后回出来,向上行于巅顶,在百会与肝经、膀胱经、胆经等交会,沿前额正中下行鼻柱经人中止唇系带。本经腧穴具有补益中气、回阳固脱、醒神开窍、宁心安神、调理脾胃、清热解表止痛、通经活络等功效。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的主治病证是:头、耳、目、胸部、胁肋部、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过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本经穴位共有9个: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官、中冲。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俯络和属的主要特征,有别于奇经。
经络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说明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推拿治疗。
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