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俯络和属的主要特征,有别于奇经。十二经脉内行线:阳经属于腑络于脏,阴经属于脏而络于腑。
(1)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六条阴经对称地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部。其规律是:
上肢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砭石,少阴在后;下肢内侧内踝上八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八寸以上: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三阴经在下肢的分布要注意足厥阴经和足太阴经在内踝上八寸处有一交叉。六条阳经对称地分布于四肢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在躯干部,足三阳经的足阳明胃经行身之前,在胸部距中线4寸,在腹部距中线2寸;足太阳经行于身之后,在背部有二条分支,其一距中线1.5寸,其二距中线3.0寸:足少阳胆经行于身之侧过胸胁部。
在躯干部,足三阴经的足少阴肾经走行为距胸正中线2寸,距腹正中线0.5寸;足太阴经走行为距胸正中线6寸,距腹正中线4寸;足厥阴走行曲折,规律不太强。
躯干部前正中线是任脉,后正中线是督脉。
(2)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其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同名阳经在头面,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3)经脉气血流注顺序
起于手太阴肺经,肺经从中焦开始,带有水谷之精微(营、卫气)在宗气、原气的鼓动之下,流注于十二经脉,阴阳相贯,首尾相接,如环无端,起到濡养的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
后世认为督任二脉亦参加流注,称为十四经流注规律,即肝经过督脉注于任脉,回到肺中。
(4)砭石与经络(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疗法
砭石和经络是我们祖先在十几万年的漫长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砭、针、灸、药、导引”,砭居五医之首,砭是针灸之母也。《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阻塞,百病丛生”。
因为砭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50多种,无对人体有害元素和放射性核素,质地细腻属泥晶结构,在人身上刮、按时不用介质,非常舒适,并有奇异的能量场可循经而行(中医称为气)加速体内生物酶的合成,增强细胞再生能力,调节免疫功能,对人体康复、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效果极佳。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经络 十二经脉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