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砭术进行理疗的原理是:以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为宗旨,不口服、不刺破皮肤、不用介质、可直接在皮肤上操作、也可隔着棉织物操作、在无痛苦的前提下,使用 “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拍、揉、振、拔、温、凉、闻、挝”十六种方法(砭术十六法),充分发挥泗滨砭石的场效应和"无形针"的作用,内病外治,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为根本,排除经络中障碍气血运行、尤其是皮肤深部经脉中的病理产物,标本兼治,在短时间内极大缓解临床症状,达到痊愈的目的。
相关链接:《多功能砭板》、《砭砧》、《砭尺》、《砭锥》、《砭刺》、《砭三刺》、 《砭排刺》、《砭球》、《砭石梳》、《砭砣》、《砭石灸盒》、《捶式砭震器》、《砭磬》、《砭石管》、《其他砭术辅助治疗用具》
是砭具中用途较多,使用手法较灵活的一种,故称之为多功能砭板。
1#多功能砭板(图1-1)
板头:略成圆形略方,用以颈项、头部、腋窝、掌心、足心部的刮擦法。
板身:分钝凹边和弓背边,循经行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钝凹边:用以颈项、头部、四肢和胁肋的刮法;
弓背边:用以刮背部、胸脘腹部、四肢、头部的刮法。
板尾:呈燕尾状分开,分为尖尾、钝尾和尾中凹。
尖尾:用于人体腧穴的刺法,十四经脉划法;
钝尾:用于人体腧穴的压法、划法;
尾中凹:用于指节、指间,手脚外廓等小边缘的刮、擦法。[扩展阅读:砭石调理颈椎病医案]
2#多功能砭板(图1-2)
3#多功能砭板形状与1#多功能砭板相似,不同的是体小,无尖尾,多用于儿童。
(2)常用操作方法:刮法、擦法、划法、温法、刺法、压法、拍法。
握法:握板时手臂放松,蓄力于腕部。施术时用手腕控制力度强弱。
扣握法:拇指扣住板头,小拇指扣住尾中凹;(图1-3)[扩展阅读:砭石调理头痛医案]



阔面:用于温(守)法、叩法、拍法、擦法、震法;
端面:用于叩法、振法;
棱角:用于刮法、划法;
钝角:用于点压穴位和经脉划法。)[扩展阅读:砭石调理中暑医案]
常用操作方法:叩法、拍法、擦法、刮法、划法
握法:
扣握法:拇指、中指扣住砭砧中下部。(图2-2)

(2)、操作手法图示:
拍法:用砭砧的阔面模仿手掌拍击的动作,皮肤表面应有针刺感。此法多用于肘窝部。(图2-3)
(1)、器械构造及规格:形如尺,长20厘米,宽3厘米,高1.5厘米。
常用操作方法:拍法、擦法、刮法。
握法:拇指与食指夹住砭尺中下部两侧,中指与无名指托住砭尺,手臂放松。(图3-2)
(2)、操作手法图示:
主要以拍法为主,施术时手臂放松,以手腕为轴,随砭尺重量自然下落。其他用法与砭砧相似。不同的是其形状薄、窄而长。着力点集中,作用于人体感觉较砭砧强烈。常用部位:腘窝部,肘部,肩部等。(图3-3) [扩展阅读:砭石调理慢性肠炎医案]
(1)、器械构造及规格:直径3厘米,长8厘米。砭锥呈子弹状。锥体呈圆柱形,一端有尖角。分锥体、端面、锥尖。
锥体:用于擦法、滚法;
端面:用于叩法;
锥尖:主要用于全身点压,点刺腧穴,划法和拨法。
常用操作方法:压法、刺法、叩法、划法和拨法。[扩展阅读:砭石调理腰痛医案]
握法:
执笔法: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锥体。(图4-2)
(2)、操作手法图示:
刺法:以患者耐受程度施术。(图4-4)
常用操作方法:刺法、划法。[扩展阅读:砭石调理背痛医案]
握法:执笔法: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锥体。(图5-2)
(2)、操作手法:刺法。(图5-3)
常用操作方法:刺法。临床常用于头部,手指、脚趾等四肢局部。操作手法与砭刺相近,由于刺更尖锐针刺感觉较砭刺更强烈。[扩展阅读:砭石调理胃痛医案]
握法:
执笔法: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锥体。(图6-2)
(2)、操作手法:刺法,划法。(图6-3)
(1)、器械构造及规格:长5.5厘米,宽3.5厘米,0.2厘米<厚<0.3厘米,刺长1厘米,刺间距0.35厘米。呈锯齿状,齿有七。[扩展阅读:砭石调理咳嗽医案]
常用操作方法:刺法、划法。
握法: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排刺。(图7-2)
(2)、操作手法:排刺齿部尖锐,施术时注意手要轻、速度快、动作灵巧。常用于四肢及体表皮肤循经刺法、刮法、局部守法。激发循经感传,从而促进经络脏腑气血流动。散表热,去热毒。(图7-3)
(1)、器械构造及规格:分超大号;大号;中号;小号。呈圆球状。大号;中号;小号砭球中有孔一般连接在一起用于头部、颈项、手腕、足踝等部位的滚法、温(守)法。
常用操作方法:压法、滚法、温(守)法。临床常将砭球加热用于背、手腕、足踝等部位的温(守)法、滚法、压法、或骨盆温法。
(2)、操作手法图示:
滚法、压法:如图8-2、图8-3所示,用手指按住砭球滚压手腕部17个穴位、足踝部16个穴位。佩戴4小时以上即称为温(守)法。[扩展阅读:砭石调理落枕医案]
常用操作方法:划法、刮法。梳齿常用于头部、颈部及四肢经、络脉的划法。临床上可替代多功能砭板在额头部,颈肩部施刮法。手法温和循经而行,疏经通络。[扩展阅读:砭石调理失眠医案]
握法:(图9-2)
(2)、操作手法:如图所示。(图9-3)
常用操作方法:揉(擦)法、划法、温法。临床常将三种方法结合用于人体背部,胸胁腹部揉(擦)法、胸部划法。可替代捶式砭震器对体质瘦弱的患者或儿童进行背部治疗。[扩展阅读:砭石调理感冒医案]
握法:手掌根部抵住砣面凹槽,四指扣住砭砣上端。(图10-2,图10-3)
(2)、操作手法:
揉(擦)法:以掌根部为着力点,转动手腕。依据患者承受能力施力。腹部揉(擦)法以神庭为中心,由内向外做顺时针旋转。(图10-4)
(2)、常用操作方法:温(灸)法。
加热方法:水加热、专用砭石电加热袋加热、理疗灯加热、艾绒加热等。
操作手法:将加热好的砭石灸盘放置于体表穴位。注意时间控制在10-30分钟之内,温度控制在60℃内,以免伤及体表肌肤,施治时可将外敷药、姜片、蒜末等放置在灸盘底部做隔物灸以提高临床疗效。[扩展阅读:砭石调理脑血管病医案]
常用操作方法:振法。临床常对人体肌层相对实厚部位进行治疗,已达到软坚散结的目的。使用时尤为注意体表骨性标志不能使用,腹部振法时妇女月经期,孕期禁用,宫内放置节育环禁用;心脏手术后及安装起搏器者,肩背部禁用。腰间盘膨出者腰部禁用;头项胸部禁用。[扩展阅读:砭石调理腰扭伤医案]
(2)、操作手法:(图12-2)
常用操作手法:闻法、挝法。
(2)、操作方法:
闻法及挝法属于砭术十六法中的音乐疗法,即听与敲击之法,用于调节心境,舒缓压力。敲击频率较好与患者的脉搏一致。每次治疗一般10-15分钟,于砭术治疗前或砭术治疗后进行。注:有胸闷症兆的病人勿首先使用闻法及挝法。[扩展阅读:砭石调理关节炎医案]
常用操作方法:拔法,灸法。
握法:执笔法: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锥体。
(2)、操作方法:
砭石管以一定力度贴于穴位,后迅速拔起,以祛寒温经。[扩展阅读:砭石调理偏头痛医案]
15、其他砭术辅助治疗用具:(图15-1、图15-2、图15-3)
二、操作十六法:
遵循“先轻后重,先缓后急,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的原则。除特殊患者,砭具在使用前应加热至手感觉温不冷手为宜。[扩展阅读:砭术十六法]
三、注意事项:
操作前确保室内温度不能过低,保证在25-28℃之间。
操作前应检查砭具是否有破损,并及时更换。
施术者双手在操作前后应进行简单清理消毒,砭具应取小块医用卫生棉沾取医用酒精擦拭表面。
患者接受施治前做身心调整,如更换方便调理的服装,心态保持放松等。让患者不要对调理产生抵触和恐惧。
操作时应根据患者感应随时调整手法的轻重缓急。
患者过于疲劳、饥饿,不宜立即进行治疗;虚证过重者手法不宜过重,多用补法调治。
使用温法,灸法时注意温度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温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时间控制在10-30分钟,使温而不起燥。
妇女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腰,骶部禁术。
心胸有问题的患者勿首先使用挂磬和磬琴击法。
患者完成治疗后不宜立即离开,应较好取温开水一杯饮用,休息3-5分钟。并提醒患者近日注意休息,作息时间形成规律,切勿剧烈运动,注意保暖,不要贪凉受风。[扩展阅读:砭石疗法]
[进入“砭石百科”,了解更多的砭石知识]
【标签:手法 砭石操作手法 砭石使用方法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