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胃的位置异常下垂,站立时胃小弯弧线较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主要表现为进食后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腹部下垂牵引感和压迫感,腹痛或反射性腰痛,稍食则饱,食欲下降砭石,久之身体日趋消瘦。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常见于先天性特异体质或无力型体质、体型瘦弱不禁风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平素缺少体育锻炼者,或与多次妊娠有关,部分人因腰椎前突改变腹腔解剖位置所致。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驰,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驰等,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低张的鱼钩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下垂,称为内脏下垂。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脾胃元气不足或中气下陷所致。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典型症状(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
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腹部下垂牵拉感或压迫感,腹痛和反射性腰胀痛等症状。以双手向上托扶下腹时,腹胀坠痛症状有减轻的感觉。进食后明显伴腹胀、恶心、嗳气、厌食、呕吐、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运动后加重,平卧休息后疼痛可迅速消失。长期胃下垂者由于稍食即饱,食欲减退,又因运动使症状加重而不思活动,久则体质日趋瘦弱无力,可伴有神经衰弱和便秘、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
(二)重要体征
进食后上腹部反而下凹,站立时上腹部可扪及主动脉搏动,用手振动鼓起腹部可闻振水声,且局部有压痛。
(三)辅助检查
1.上腹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某些患者触诊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也有少数下垂明显者同时有肝、右肾及结肠下垂征象。
2.超声波检查:饮水使胃腔充盈后,超声波测出胃下缘下移入盆腔。
3.X线钡餐检查:为胃下垂较可靠的诊断方法。胃下垂程度以胃小弯切迹低于髂脊连线水平1~5厘米为轻度,6~10厘米为中度,11厘米以上为重度。
【砭石治疗(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一)用砭石在胃脘部位做温法30分钟。
砭石温法:以加热后的砭石直接或间接地置于人体体表,进行温烤,砭石温法具有散寒活血的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使用(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 砭石温法时,切勿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皮肤的烫伤。
(二)患者俯卧,用砭石在脊柱两侧作推摩,反复三遍。沿脊柱旁1.5寸处,自下而上用砭石点拨法,如此反复3遍。手法要轻巧、有协调性。用砭石点按肝俞、脾俞、胃俞、小肠俞等穴,力度中等,每个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1分钟。
砭石摩法:以砭石平面或侧棱在体表作直线往复移动。砭石摩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散风祛寒、温阳补虚的功效(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应用砭石摩法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胃下垂时,较好使砭石与皮肤直接接触。
(三)患者仰卧,将砭石贴在肚脐的右侧,以顺时针方向推摩腹部20~30次。然后用砭石配合着患者呼吸,缓缓下按中脘处,再慢慢松手,按摩的时间大约为10次呼吸的时间。
砭石推法:以手将砭石按压于体表,作直线单向移动。施术者使用砭石时用力要稳,速度缓慢均匀。
(四)用砭石尖端按揉两侧之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每个穴位用砭石按揉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度。
砭石揉法:以砭石平面或边尖,在体表摆动按揉。砭石揉法具有放松肌肉、活血祛瘀、行气导滞、消肿止痛的功效。
【护理与防治】
(一)切勿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
(二)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
(三)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
(四)饭后散步有助于本病的康复。
(五)保持乐观情绪,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树立战胜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的信心。
(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对体瘦弱者应增加营养。
(七)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胃下垂 砭石疗法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