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是指椎管内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脊髓胸、腰或骶段(不包括颈)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和丧失。截瘫不会影响上肢功能,但根据损伤的平面可以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脏器。四肢瘫是指由于脊髓腔内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颈段运动感觉功能的损伤和丧失。四肢瘫引起上肢、躯干、大腿及盆腔脏器的功能损害,不包括臂丛神经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脊髓外伤性截瘫属中医“痹证”、“痿证”范畴。
【病因病理】
大多数外伤性截瘫是在脊柱骨折的同时损伤脊髓所致,但也可能是由于急救或搬运时处理不当而产生。
脊髓震荡:又称脊髓休克,各种类型脊髓损伤必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不完全性感觉、运动、反射和内脏功能障碍。
脊髓横断性挫伤:脊髓横断性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均立刻消失,大小便失去控制。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呈弛缓性瘫痪,若相应段的脊髓功能恢复但仍失去高级神经的控制,这时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则由弛缓变为痉挛,腱反射由消失转为亢进,即出现痉挛性瘫痪,膀胱肌张力逐渐恢复。但感觉仍无法恢复。高位颈髓横断性损伤常因膈神经麻痹而引起窒息。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典型症状
温觉、痛觉、深部感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改变,运动反射变化,椎体束征,肛门括约肌功能和膀胱平骨肌功能减退等。
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早期,神经功能障碍平面可高于脊髓实际损伤水平;不完全性损伤表现为两侧不对称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有时全部运动功能丧失。
脊髓损伤后多出现膀胱功能失调。
(二)重要体征
下肢运动障碍或瘫痪。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显示脊柱骨折,椎体、关节突、横突、棘突等骨折现象。
【砭石治疗(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图69)
(一)用加热砭石在患者脊髓损伤部位做温法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30分钟。
(二)用砭石在患者背部及下肢做按揉与捏拿10分钟。
(三)用砭石沿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按经络顺行的方向做推法10分钟。
(四)用砭石点按患者背部五脏六腑的俞穴,以及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承山、阳陵泉、悬钟等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
(五)用砭石在患者背部及下肢的前后两侧,按从上向下方向和缓叩击,往返5~10次,结束治疗。
图69-1 用砭石点按俞穴
图69-2 沿足三阴经行砭石推法 【护理与预防】
(一)截瘫患者恢复期较长,往往会产生急躁悲观情绪,对治疗信心不足,从而影响疗效,家庭护理人员及亲友则应从各方面倍加关心体贴,耐心照料,帮助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逐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情好转。
(二)瘫痪部位骨突出处持续受压易生褥疮,应经常改换体位,保持褥单及下身衣裤清洁、干燥、平整,易患褥疮的部位要垫以橡皮气圈(充气1/2~1/3即可)、环形棉花或泡沫塑料圈垫。做到四勤: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换衣。通常每2~4小时翻身一次,用温水或50%酒精做局部按摩(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每天至少一次。失去知觉的肢体不宜滥用热敷。必须用热水袋时其温度不宜超过50℃,不能直接贴近皮肤以免烫伤。天冷时注意肢体保暖。如已有皮肤湿疹或早期褥疮,可用红外线灯(白炽灯)照射,每次15分钟,每天3次,以促使患处干燥收敛。
(三)预防便秘,饮食应含粗纤维,多饮水,定时排便。也可于晨起空腹时饮用热饮料,促进肠蠕动而刺激直肠上端容物往下蠕动以协助排便,必要时帮助患者用手指挖出肛门内粪块。如腹泻应及时清洁肛部,涂擦油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四)有尿失禁者应随时更换尿布,保持被褥清洁干燥,每天清洁尿道口,预防感染。
(五)恢复期积极进行瘫痪肢体按摩与被动运动,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肢体挛缩畸形,延缓或减轻肌萎缩的发生。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外伤性截瘫 截瘫 砭石疗法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