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见胸闷、胸痛、咳嗽、气喘、咯血、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失音等。
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手少阴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上肺,足少阴脉入肺中,足厥阴经脉上注肺,胃之大络络肺,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交会于中府穴,故肺病的辨证论治与大肠、心、肝、肾、脾、胃的关系较为密切。
(一)风寒束肺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全身酸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涎清稀,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基本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取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以及足太阳经为主,刮法散寒解表力强。可取相关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如中府、列缺、风门、肺俞等点压。
(二)热邪壅肺
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口渴,鼻干或流黄涕,鼻衄,咽喉肿痛,咳嗽,痰黄稠,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宜宣肺解表、清热散风。
基本操作:取手太阴经及手阳明经为主。一般采用拍法。再取相关穴如风池、鱼际、合谷、少商点刺,大椎部位连及肺俞部可以刮至出痧。
(三)痰湿阻肺
咳嗽气喘,胸膈满闷,喉中痰鸣,不得安卧,咳痰甚多,色白而黏,苔腻脉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病变主要涉及肺脾两脏,证属本虚标实。
治宜宣肺降气、除湿化痰。
基本操作:取手足太阴、足阳明经为主。治法多采用擦法、滚法。或取相关穴位如太渊、列缺、太白点刺;取三阴交、丰隆、足三里、肺俞、脾俞叩法。
(四)肺气虚
咳嗽无力,少气懒言,气短不足以息,声音低微,面色苍白,倦怠无力,自汗,舌淡,脉细。
治宜补肺气,健脾气,温肾气。
基本操作:取手太阴、足少阴、任脉为主。一般使用(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擦法、滚法。取相关穴位如太渊、太溪、关元、气海、肺俞、脾俞、肾俞等点压。
(五)肺阴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痰中带血,咽干喉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宜滋养肺肾、清泻虚热。
基本操作:取手太阴、足少阴经滚法为主,兼太渊、中府、尺泽、孔较、鱼际、太溪、照海点压,取肺俞、肾俞、膏肓穴叩法。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肺 砭术 肺病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