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古代称妇科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中医学以为带脉环绕人体腰部一周,犹如腰带。凡带脉以下,名曰“带下”,故妇科病统称之为“带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妇人之病……此皆带下,非鬼神”。 尤在泾 纂注:“带下者,带脉之下砭石,古人列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现特指妇女阴道中流出黏腻液体的病症。因颜色(相关链接:《砭石的颜色》)不同,而有白带、赤带、赤白带、黄带、青带、黑带、五色带之别。多由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为特征的疾病。
妇女阴道内流出的带下量多绵绵不断,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可诊断为该病。 赤带与经间期出血,经漏;脓浊带下与阴疮排出的脓液,可通过妇科检查而鉴别。如带下五色夹杂,如脓似血,奇臭难闻,当警惕癌变,应结合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该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浊下注胞中,流溢于阴窍,发为带下病。
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
该病的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以祛湿为主。脾虚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者,补肾固涩,佐以健脾除湿;湿热者,清热利湿;湿毒者,清热解毒利湿;感虫阴痒蚀烂者,必须配合阴道冲洗和纳药等外治法。
砭石调理方法:
1.治则:补益脾肾,清热解毒,祛邪止带。
2.基本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及处方
a.环绕带脉做横擦法;
b.小腿内侧、后侧使用(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电动砭震施以振法;
c.脾俞至肾俞段熨法或刮法;
d.关元守法。
3.加减
肾虚加命门守法;湿热下注加八髎刮法;脾虚加足三里点刺。
4.方义
带脉一周施手法可疏通带脉以止带;小腿内侧为足三阴经循行路线,后侧为足太阳经循行路线,振法能通阴阳、补气血、益肝肾,关元为妇科要穴,背俞穴脾肾段能够加强调动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疗效。
注意事项:有细菌感染者结合药物调理。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带下,砭石调理.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