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单纯性膈肌痉挛外,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胃或食道术后亦可引起膈肌痉挛
【临床表现】
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不能自控为主症。常伴有胸膈痞闷、胃脘不适、情绪不安等。偶然发作者多可短时间内不治自愈;也有持续数日甚至数月、数年不停者。
【病因病机】
呃逆的病因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所致。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是呃逆的主要病机。病位在膈。
【诊断】
除呃逆的症状(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以外砭石,应做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检查可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等病症(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在兼有其他症候表现或长久不愈时可做肝、肾功能及B超、CT等检查可诊断肝硬化、尿毒症、脑血管病以及胸腹肿瘤等。
【辨证】
1.胃寒停滞
呃逆常因感寒或饮食生冷而发作,呃声沉缓有力,遇寒则重,得热则减,苔薄白,脉沉缓。
2.胃火上炎
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尿赤便秘,苔黄燥,脉滑数。
3.气机有滞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弦。
4.脾胃阳虚
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 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5.胃阴不足
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少而干,脉细数。
【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1.治则:温中散寒,通降腑气,降逆止呃。
2.基本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及处方
a.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点压;
b.背部胃俞、肝俞先点压,然后连线施以刮法;
c.膻中至下脘划法;
d.伏兔拍法。
3.加减
胃寒加中脘及两胁熨法;胃火上逆加下脘振法;肝郁气滞加期门振法,太冲、行间点刺;脾胃阳虚加背部脾胃俞连线熨法。
4.方义
本病病位在膈,因此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膈俞,利膈止呃;内关穴通阴维脉,又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为降逆要穴;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不论胃腑寒热虚实用之均宜;天突位于咽喉,可利咽止呃,膻中穴近膈,又为气会穴,功擅理气降逆,使气调则呃止;伏兔在下肢,远取胃经要穴可降逆和胃而止呃。
【医案举例】
廖女士 66岁 退休干部 1999年3月
呃逆,自1968年始作,频发,时作时止。30余年痛苦万分。西医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经中西医调理数年无效。
观患者体貌,瘦弱,面赤颧红。有耳鸣如蚊声,失眠,便秘,咽干口燥,烦躁而不发怒,有时腰痠膝软。舌红苔少,舌体瘦,脉弦细数。
辨证:阴虚气逆,肝郁气滞。
立法:滋阴降逆,疏肝理气。
砭术(相关链接:《砭石使用》)调理:膈俞、胃俞、肝俞点压,然后使用(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砭板弓背施以刮法;膻中、鸠尾、上脘、中脘连线,使用砭砧侧面施以竖擦,使用砭锥尖部在足三里、伏兔、风市、三阴交点压,肩井穴拍法。
调理约30分钟,呃逆频频,声音渐洪亮,自觉有大量气体自口而出,亦矢气渐多。口渴消失。隔日继续砭术调理。2次后,呃逆明显减少。调理3次后,呃逆消失。后使用砭佩做膻中穴守法,每日8~13小时。随访,未再发呃逆。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砭石 呃逆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