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1、原发性者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继发性者多见于已婚或经产妇。常与情志因素有关。
2、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剧痛难忍而昏厥。发生在经期或经行前后而具有周期性。小腹可有触痛及稍有腹肌紧张,无发热现象。
3、继发性痛经者妇科检查盆腔内可有粘连、肿块、结节、增厚等改变。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子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且分虚实。
虚证:不荣则痛,由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痛经。由于气血不足或是脾胃功能不健运,气血运行无力,滞而不畅,或肝肾脏腑功能亏损所致的精亏血少,使妇女生理密切关系的冲任二脉失于濡养,造成痛经。
实证:不通则痛,由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痛经。气滞血淤,经血滞于子宫,或感受寒邪,平时过量吃寒凉生冷食物,使血为寒凝,或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由于月经前或月经时,气血下注冲任、子宫,胞脉,造成壅滞,塞而不通,所以会痛。
【辨证】
1、气血瘀滞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行不畅,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斑点。
2、寒凝胞宫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润。
3、气血两虚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空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白无华,神倦乏力,舌淡苔薄。
【治则】
治法宜祛淤止痛。气滞者行气活血止痛,寒凝者温经散寒止痛,湿热者清热除湿止痛。在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方面,急则治其标,以止其痛;痛止后则治本为主。例如,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如果治好盆腔炎,痛经自然痊愈。
【处方】
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
关元下腹部正中线,三阴交足内踝上3寸,地机小腿内侧膝盖皱折处向下9厘米,十七椎第5腰椎棘突下。
【加减】
寒凝胞宫加水道温经止痛;气滞血瘀加合行、太冲、次髎调气活血;气血两虚加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痛。
【方义】
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砭之行气活血、化淤止痛,温经散寒、调补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阴经郄穴治血症,可调血通经止痛,十七椎是调理痛经的经验效穴。
【补泻】
寒凝胞宫、气滞血瘀,泻法。气血两虚者补法。
【砭术手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循经络皮部:腹部气海、关元;脊背部肝俞、脾俞、肾俞、胃俞、八髎;下肢部血海、曲泉、三阴交;擦、刮、叩、并点刺。
砭石温灸器灸或砭射古法药艾条灸治小腹区气海、关元、神阙。
以砭砧、砭板、砭椎擦刮叩诸佩穴。或佩带砭石腰带椭圆佩于腰腹部。
[进入“养生保健”栏目,了解更多砭石养生知识]
【标签:痛经 砭石 砭石疗法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