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痉挛、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均会引起腹痛。急性肠炎是由于伙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较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砭石,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多在进食后数小时突然出现,腹泻每日数次至 lO余次,呈黄色水样便,夹未消化食物,一般无粘液脓血。腹痛多位于脐周,呈阵发性钝痛或绞痛。病变累及胃有恶习呕吐、上腹不适等。伴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触诊腹部有压痛,脐周较明显,肠鸣音多亢进。
【病因病机】
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脉络痹阻或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失养而发生腹痛。
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经、冲、任、带脉循行之处。寒凝、食积、气滞、血瘀均为病因。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邪气郁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诊断】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常兼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粪便检查比较重要,显微镜下粪检包括观察血细胞数及原体,粪便培养可找出病菌。慢性泄泻可行结肠内窥镜、小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同时采取渗出物、镜检或培养、活体组织协助诊断,同时可排除胃肠道肿瘤,关于X线检查,慢性腹泻可考虑做结肠结钡剂灌肠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腹部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胰腺病变、腹腔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
【辨证】
1.暴泻
(1)寒湿内盛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肢酸,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2)食滞肠胃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致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2.久泻
(1)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
(2)肾阳虚衰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1.治则:祛寒化湿,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补肾止泻。
2.基本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及处方
(1)暴泻
a.大肠俞、上巨虚点压;
b.天枢至神阙横擦;
c.气海、关元振法。
(2)久泻
a.脾之大络使用(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砭磙滚法;
b.三阴交阴陵泉砭震振法;
c.阳明经皮部遍刮法;
d.下脘、神阙、命门守法。
3.加减
寒湿重加背俞脾、胃、肝、胆、大肠俞刮法;食积重中脘穴振法以化滞;五更泻加八髎熨法。
4.方义
天枢是大肠经募穴,配大肠俞为俞募配穴,与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共同调理肠腑而止泻;神阙穴居中腹,内连肠腑,无论急、慢性泄泻均可起到调理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三阴交健脾利湿兼调理肝肾,各种泄泻皆可用之。健脾应用脾之大络,大肠、胃之阳明皮部遍刮法以疏络脉、通肠道而止泻。
【医案举例】
王先生 42岁 公司职员 2002年11月
泄泻十余年,每日5~10次如厕,消瘦。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砭术(相关链接:《砭石使用》)调理:使用下脘、神阙、命门守法,每日13小时,连续应用。1周后大便次数减为每日2~4次,2周后每日大便1~2次,且成形。1月后大便完全恢复正常,体重有所增加。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砭石 慢性肠炎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