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大发作时突然昏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砭石,口吐白沫,醒后如常人。常反复发作,小发作时仅两目瞪视,呼之不应,头部低垂,肢软无力;局限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有无意识动作等。
【病因病机】
本病与先天因素有关,或因母孕受惊,或父母禀赋不足。亦有七情失调,肝郁不舒而气机逆乱。痰也是病理之一,痰阻经络,蒙蔽心窍发为痫证。
【诊断】
以临床表现为诊断基本依据,结合脑电图在发作期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一慢波等阳性表现。可以同时做CT等检查。
【辨证】
1.实证
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筋急抽搐,或有吼叫声。发作后肢体酸痛疲乏,略加休息即可恢复正常。
实证包括痰火扰神、风痰闭窍、血瘀阻络。
2.虚证
多见于痫证后期,发作次数频繁,抽搐强度减弱,苏醒后精神萎靡,表情痴呆,智力减退。
包括血虚风动、心脾亏虚。
【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1.治则:豁痰开窍,熄风止痫。
2.基本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及处方
a.百会、水沟、后溪、涌泉、点刺,用于急性发作期;
b.间歇期取鸠尾、大椎、腰奇、间使、丰隆、太冲点压;
c.督脉、任脉背胸段划法或刮法。
3.加减
痰火扰神加行间、内关、合谷点压;风痰闭窍加风池、太冲点刺;血瘀阻络加太阳、膈俞刮法;虚证按相应脏腑加相应经络(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操作。
4.方义
百会、水沟为任、督二脉之穴,可醒脑开窍,宁神定志。后溪通督脉,为治痫要穴;涌泉为足少阴之井穴,刺之滋水潜阳。鸠尾为任脉络穴、大椎为手足三阳之会,可平调阴阳,舒理逆乱。腰奇为治痫之经验穴;间使疏通心气;丰隆调理脾胃、涤痰开窍;太冲平肝熄风;督、任二脉疏通一身阴阳之气。
【特别说明】
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各有治法,不能只在急性发作时调理。
【注意事项】
本病忌用砭术(相关链接:《砭石使用》)守法,因患者会突然昏仆,以防砭具因坚硬而伤及人体。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砭石 羊痫风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