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砭石刮痧(相关链接:《刮痧的方法有哪些》)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一)症状
初起为风热外袭所致,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咽部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伴发热重,恶塞轻,头痛口渴,咽喉疼痛剧烈,可放射至耳部或颈部,吞咽困难,有堵塞感,声音嘶哑,扁桃体肿胀明显,或有黄白色脓点,大便秘结,口干喜饮。
(二)调理方法
(1)选穴 大椎、曲池、合谷、天突、翳风、太溪。
放痧:内庭、少商、鱼际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合谷:在手背,NO.I、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少商:在手拇指节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鱼际:在手拇指本节(NO.I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NO.I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砭石刮拭顺序 先重刮颈部大椎,耳后翳风,刮颈前天突,然后刮前臂曲池,刮手部合谷,放痧少商、鱼际,较后刮太溪,放痧内庭。
(4)砭石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颈后翳风穴,用力宜轻容,出痧为度。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 30次。然后刮上肢外侧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少商、鱼际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人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较后重刮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在内庭穴以同法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放痧。
二、病例
王某,女,26岁。发热、咽痛4天,吞咽困难、呼吸急促2天。患者自述4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自测体温达39.5℃,于当地医院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50ml加阿奇霉素O.5g静脉滴注,但体温一直没有下降,并出现吞咽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查体:T 40.1℃,R 29次/分,P 112次/分,BP 100/70nmmHg。急性病容,面颊赤红。咽部检查见:咽腔充血,双测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见脓性分泌物。颈部、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辅助检查:WBC 3.1×10°/L,PLT 134×10°/L,血糖4.8mmol/L。Cr 68μmol/L,总胆红素 7.1μmol/L。取大椎、曲池、合谷、天突、翳风、太溪,并放痧内庭、少商、鱼际穴,用砭石刮痧板刮拭调理,每日1次。2天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调理72小时后体温恢复至37℃,心率86次/分,呼吸16次/分。调理7天,患者症状消失,体温36.5℃,各项体征正常,患者痊愈。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砭石 扁桃体炎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