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还都习惯掏耳朵,殊不知这样做危害很多砭石,俗话说“耳不掏不聋,眼不拨不瞎”,有一定道理。因为,一般人都喜欢用竹棒、火柴棒、发卡或特制的挖耳勺掏耳屎,这样很容易引起损伤、感染;引起耳疖或外耳道炎;如不小心,将鼓膜穿破,便可能失去听力;带进细菌,还容易引起耳疖、外耳道剧痛、流血、流脓。
而且,耳屎本身是一种具有保护性的物质,味道很苦且油腻发粘,昆虫误入,受到苦味刺激会很快退出来,或被油腻粘住,可防止损伤耳鼓膜。所以不掏耳无害,反而有益。耳屎积得多了,随着运动、侧身睡、打喷嚏等、会自己掉出来;堵塞耳道、影响听觉的可能性较小,即使发生堵塞,可将头偏向一边,然后用同侧的手掌按紧耳朵,一压一松,靠这点吸力有时就能将耳屎吸出;严重的话,宁可请医生处理,也不要自己乱掏。
若耳道内痒得难耐,可用小竹棒或火柴杆绕少许药棉,醮4%硼酸酒精或白酒,轻轻涂擦一遍,既能止痒,又有消毒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或者用食指按摩耳道口下面,也能止痒。
另外,砭石可以对耳朵进行日常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对耳鸣耳聋有预防作用。
1.治则:疏风泻火,化痰开窍,清肝利胆,补肾填精,健脾和胃。
2.基本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及处方
a.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点刺;
b.击磬闻声;
c.百会、四神聪、风池守法。
3.加减
风邪外袭加外关、合谷点刺以疏风清热;肝胆火盛加行间、丘墟、足临泣点压以清泻肝胆;痰火郁结加丰隆、内庭点压;豁痰泻火,肾精亏损加肾俞、太溪、关元振法以补肾填精,脾胃虚弱加气海、足三里;脾俞点压以健脾益胃、濡养耳窍。
4.方义
耳为手、足少阳经所辖,耳门、听会属手、足少阳经、听宫为手太阴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气通耳内,具疏散风热、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疾要穴;配手少阳经局部的翳风穴,与循经远取的中渚、侠溪相配,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百会、四神聪、风池使头部血液循环加速,营养耳内。击磬可振通气血、畅通经络、撞击耳鼓。
【特别说明】
年老体衰之耳鸣、耳聋要加全身砭术(相关链接:《砭石使用》)调理,效果更佳。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耳朵 砭石 保健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