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效果颇佳。
本病证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当其以上腹部胃脘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处砭石,俗称心窝部。其疼痛的性质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灼痛、闷痛、绞痛等,常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异,其中尤以胀痛、隐痛、刺痛常见。可有压痛,按之其痛或增或减,但无反跳痛。其痛有呈持续性者,也有时作时止者。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情志不舒,劳累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本病证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
调理胃病
1、寒邪客胃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砭石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较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砭术(相关链接:《砭石使用》)十六之一:点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2、饮食停滞
取穴: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脐中、阴陵泉。
砭石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较后刮里内庭。
砭术十六法之一:压法
方义: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又为大肠之募,可通调腑气,使食滞下行;足三里能健胃消积,推陈导滞;内关宽胸利嗝,降逆止呕;里内庭,下脘功专消宿食;阴陵泉可运脾除胀。
2、饮食停滞
取穴: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脐中、阴陵泉。
砭石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较后刮里内庭。
方义: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又为大肠之募,可通调腑气,使食滞下行;足三里能健胃消积,推陈导滞;内关宽胸利嗝,降逆止呕;里内庭,下脘功专消宿食;阴陵泉可运脾除胀。
4、胃热炽盛
取穴:上脘、梁丘、行间、内庭、合谷、三阴交
砭石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上脘,再刮手背合谷,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再刮膝部梁丘,较后刮足背部行间、内庭。
方义:上脘穴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交会穴,降逆和胃;梁丘为胃经郄穴治胃痛;行间清泻肝胆湿热,和胃止痛;胃经荥穴内庭,配合谷清泻胃热;三阴交清热除湿,健脾和中。
5、瘀阻胃络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期门、公孙、三阴交
砭石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膈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接着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公孙,较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方义:中脘、足三里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膈俞乃血之会穴配期门可舒肝活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穴,可活血通络。
6、胃阴亏虚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砭石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章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较后刮足三里。
方义:脾俞、胃俞、章门、中脘为俞募配穴法加足三里、内关可健脾和胃以促气血化生,血海、三阴交补阴以养血使阴液得复,胃得其濡养。
7、脾胃虚寒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砭石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较后刮足部公孙。
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中医砭术 砭石 胃病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