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虽然每天被人使用(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却不像眼睛和嘴巴那样被人重视,甚至很多时候人们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德国威斯巴登医院资深外科教授沃特·哈特巴赫在《耳朵里的秘密》一书中写道,实际上,耳朵里隐藏着许多密码,通过耳朵可以看出人的性格和天赋砭石,甚至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耳朵反映人的性格
“你仔细观察耳朵,它就像是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耳朵是人体的缩小版,各个部位连接并反射着身体各部位。”沃特·哈特巴赫教授这样形容耳朵。耳朵的上部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智商高低;耳朵的中部可以表现出人的意志品格;较下的部分(包括耳垂)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情感世界。
通过二十多年对不同人的观察和研究,沃特·哈特巴赫教授总结出了这样有趣的结论:耳朵的大小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命力和思想深度。一个人的耳朵越大,他就越充满激情、精力旺盛,甚至暴躁易怒,像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耳朵中等大小的人一般都是思想冷静、客观的人,比如法国影星苏菲·玛索;小耳朵的人,大多具有安静观察、耐心权衡的倾向,他们的适应性很强,比如影星章子怡。
看耳朵辨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李志刚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中医中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
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相关链接:《砭石的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李志刚提醒,望耳只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判断身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即使平日里自己观察,也不可盲目照书诊断,杞人忧天。
简单五招捏出健康
耳朵上的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比较复杂,但若有头疼、失眠的小病,我们可以自己按摩穴位辅助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牙龈肿痛按耳垂。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齿、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去医院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调理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
心绞痛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心绞痛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较好抬高上身,然后可对下耳窝进行按压。方法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这是较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度过危险期。
打嗝按上耳窝。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打嗝,中医称为呃逆,就是由于脾胃处虚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饮暴食引起的胃气上逆。
失眠上下耳窝都要按。失眠,中医称“不寐”,它是由心、脾虚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窝中的“脾”两穴位。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四肢疼痛揉耳轮。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砭石可以对耳朵进行日常调理,对耳鸣耳聋有预防作用。
1.治则:疏风泻火,化痰开窍,清肝利胆,补肾填精,健脾和胃。
2.基本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及处方
a.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点刺;
b.击磬闻声;
c.百会、四神聪、风池守法。
3.加减
风邪外袭加外关、合谷点刺以疏风清热;肝胆火盛加行间、丘墟、足临泣点压以清泻肝胆;痰火郁结加丰隆、内庭点压;豁痰泻火,肾精亏损加肾俞、太溪、关元振法以补肾填精,脾胃虚弱加气海、足三里;脾俞点压以健脾益胃、濡养耳窍。
4.方义
耳为手、足少阳经所辖,耳门、听会属手、足少阳经、听宫为手太阴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气通耳内,具疏散风热、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疾要穴;配手少阳经局部的翳风穴,与循经远取的中渚、侠溪相配,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百会、四神聪、风池使头部血液循环加速,营养耳内。击磬可振通气血、畅通经络、撞击耳鼓。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砭石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