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向前臂或颈部放射,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显著,甚至局部肌肉萎缩等。
肩周炎在中医属“痹症”范畴砭石,称为“肩胛周痹”“漏肩风”“锁肩风”等,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肩部疾患,多因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筋失所养,或因外伤劳损复感风寒之邪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闭阻,筋脉拘挛不通,不通则痛。若肩部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气血长期闭阻,筋失濡润,可致筋强筋结,使肩关节活动受限。中医临床一般将其分为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型。
国外初步研究报道,肩周炎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在这个年龄段有2%>5%的患病率,女性较男性多见,左右手无明显差异。大约有10%的肩周炎患者在第1次发病的5年内对侧肩关节也会再次患肩周炎。肩周炎有一定的自愈性,一般肩痛在病程半年>1年时较重,1年半之后疼痛减轻,肩部活动受限在发病1年左右时较重,约持续1.5>2年而自行好转。目前临床上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肩周炎,非药物疗法已经得到重视,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主要是以中医经络(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理论为指导,以肩周炎患者临床症状(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和体征为依据,循经取穴进行针刺调理或进行按摩手法调理等。
本课题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新砭石疗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调理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将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和单盲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试验设计中,用以确定新砭石疗法调理肩周炎的疗效,并将新砭石疗法与电针疗法作比较,观察新砭石疗法在缓解肩周炎疼痛及功能障碍方面是否比电针调理效果好。试验结果表明,新砭石疗法具有即刻镇痛效果(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总体镇痛效果和功能活动改善效果,其中总体镇痛效果及镇痛疗效优于电针疗法(P<0.05)。说明新砭石疗法在镇痛上更有优势,推测这与泗滨浮石(泗滨砭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物理特性有关。2种疗法的即刻功能活动改善效果都不理想,考虑到这主要由于肩周炎的功能障碍是由于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粘连造成,因此1次调理并不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需要患者配合自身功能锻炼,同时也提示了要想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需多次调理才能取得更好疗效。远期疗效统计结果显示2种疗法均有良好的远期疗效,2种疗法远期镇痛疗效与远期改善功能疗效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本课题组对分中心东直门医院完成的80例病例进行疗效统计显示,2种疗法的镇痛疗效与改善功能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此结果不同于本文结果。分析出现以上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单一中心容易形成技术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和病源所带来的误差,且样本含量较小。而本文的病例来源为多中心,样本量较大,因此本文的统计结果、结论更加客观。
新砭石疗法在调理过程中不但对人体经络、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疼痛点有力学刺激外,还兼超声刺激与远红外辐射效应,起到了温经散寒、宣导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超声刺激有利于体液中的二氧化碳经皮肤释放,因此推测砭石疗法能加强肩周围组织的微循环血流,有利于肩关节周围炎症的消散,促进炎症细胞和致痛物质的吸收,产生镇痛效果。砭石所发出的远红外波谱范围与人体经络中存在的红外能量窗的频率范围(9>20 μm)相吻合,因此砭石发出的能量可以直接在经络中传输,起到温通经络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使肩部拘急的筋脉得以舒缓,使闭阻的经脉得以疏通,“通则不痛”,所以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此外,点揉不同经腧穴可以加强疏通经络和温经散寒作用,点揉阿是穴可以直接作用于肩部组织的炎症区或粘连处,对消除炎症和解除粘连有良好的效果。
可见,新砭石疗法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无创伤、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的特点,并且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新砭石疗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巨大潜力,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砭石 砭石疗法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