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舍穴中医人体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之一,属足太阴脾经。府舍穴很好找,它位于人体下腹部,是腹部穴位之一,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砭石,距前正中线4寸(如下图)。在中医临床医学中,主要用来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腹痛,疝气,积聚等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
脾经穴位:府舍穴
【取穴】仰卧位,在冲门上0.7寸,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生理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主治疾病】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积聚,肠炎,阑尾炎,脾肿大,便秘。2、其它:疝气,腹股沟淋巴结炎,附件炎,睾丸炎。配气海穴治腹痛。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1、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外阴部。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府舍穴意义】脏腑中的阴性水液由本穴外出脾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水液由腹内外出腹表。
【功能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府舍穴有润脾之燥,生发脾气之功效(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
【府舍穴名解】
1、府舍。府,脏腑也。舍,来源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来源于体内脏腑。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
2、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府舍穴的气血物质中有体内阴维脉外传的水液和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又同合于厥阴肝经气血之性,故本穴为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难经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根据经文所言在此作进一步的分析。阴维阳维之脉有对人体全身气血的维络作用,其特点是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溢是满溢的溢,即阴维阳维脉的气血是满溢外流的气血。蓄是储蓄的蓄,即阴维阳维脉的气血物质为储蓄之状。环流,指物质循人体的各个不同层次循环流动。灌溉,指物质对它部输送。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对阴维脉阳维脉的气血物质及其特性作如下的归纳:阴维脉阳维脉的气血物质为人体各经满溢外流的气血,阴维脉的气血为满溢的水液,阳维脉的气血为满溢的气体,水液和气体在阴阳维脉中是存储之状。而在三焦内部,各个脏器外溢的水液它会因三焦包膜的约束而存在于三焦之内,这样,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三焦内的水液会聚集在腹之下部,水液达到了腹部内外通孔的高度位置后它则循腹部的内外通孔溢向体表,而本穴正是三焦与体表相通的通孔,故体内三焦中的水液会流向本穴的体表,本穴因而也就成了足太阴与阴维交会之处。
【府舍穴调理腹痛】
1、主穴: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2、配穴: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3、方义: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穴位 脾经 府舍穴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