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砭石,胆道蛔虫症。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合谷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地仓调理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丘墟主治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别名:冲阳穴。
穴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名解: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较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迎香穴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