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中脘穴
位置: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砭石,详见上述图解。
主治: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胃炎、便秘腹泻、呕吐、肠鸣、心慌失眠等病症(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是中医治疗(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脾胃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的重要人体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之一。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
天枢穴
位置:肚脐旁开2寸处。
主治:调理脾胃,理气和中。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鸣腹泻、腹痛腹胀、大便不畅、肠炎、水肿、月经不调等病症,对减肥有一定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
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有时可向下发散。
气海穴
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1.5寸处。
主治:升阳补气,益肾固精。适用于气虚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病症。为补气要穴,有强壮和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的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
关元穴
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主治:温肾减阳,回阳固脱,增补元气,通调冲任。适用于虚症、神疲乏力、元气不足、性功能低下、腹泻肠鸣、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及慢性病的恢复,有强壮作用。
乳上穴
位置:位于胸部,在锁骨中线上,第四肋间隙直上1口寸处(1口寸即两口角间距离)。
作用: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乳痈妬乳,肋间神经痛。
胸膛穴
位置:位于胸部,两乳头之间,胸骨体的两侧缘,与乳头相平处。
作用:宣肺止咳,和胃降逆,温通胸阳。
主治疾病:咳嗽、喘息、咳血、吐血、呕吐、食不下、咽干、噎膈、食管痉挛、胸痹、心悸、怔忡、背痛、乳痈、少乳、消渴。
龙颔穴
位置:位于胸部,胸骨中线,当胸骨剑突直上1.5寸处。
作用: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主治疾病:胃脘寒痛、噎膈、呕吐、喘息、胸痛。
肋头穴
位置:位于胸骨两侧,平第二及第三肋骨头上缘处,左右共4穴。
作用:止咳平喘、化痰散结。
主治疾病:咳嗽、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呼吸困难、症瘕、呃逆、肋间神经痛。
脐上脐下穴
位置: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0.5寸与脐下0.5寸处。
作用:补益肝肾,理气调肠。
主治疾病:腹部膨胀、肠鸣下痢、肠炎、腹直肌痉挛、水肿、疝气、小儿陷囟、囟门不合、妇科病。
脐中四边穴
位置:位于腹部,脐中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包括水分穴、阴交穴两穴)。
作用: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息风止痉。
主治疾病:消化不良、胃脘疼痛、腹中雷鸣、泄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扩张、痢疾、疝气、小儿暴痫、一切痉挛性病症、水肿、食物中毒。
三角灸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作用:调理气机,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疾病:绕脐痛、腹痛、冷心痛、肠炎泄泻、胃痉挛、疝气偏坠、奔豚气绕脐上冲、妇人不孕、两丸蹇塞、狐疝。
子宫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正中线,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处。
作用: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子宫下垂(脱垂)、崩漏、阴挺、痛经、不孕症、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血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睾丸炎、前列腺炎、臌胀虚肿、腰痛、阑尾炎等。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腹部穴位 胸部穴位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