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本图皮肤、皮下筋膜均已去除,主要显示浅淋巴结及主要的皮神经、皮血管和深筋膜。
图注
1.髂腹下神经前皮支 6.大隐静脉 11.闭孔神经皮支 16.腓浅神经
2.髂腹股沟神经 7.旋髂浅动、静脉 12.髌 17.腓深神经
3.股外侧皮神经 8.腹壁浅动、静脉 13.隐神经髌下支 18.腓肠神经
4.生殖股神经 9.阴部外动、静脉 14.隐神经 19.足背静脉弓
5.股动、静脉 10.股前皮神经 15.腓肠外侧皮神经
•附•下肢部常用穴
太冲(肝经,见图一,三十六,三十八)
位置:NO.I、二趾趾缝根部向上2寸处。
针法:直刺5分~1寸,或向上斜刺。针感酸、胀。
灸法:艾条灸3~5分钟。
局部层次解剖结构:皮下有足背静脉网、腓深神经皮支;深部在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有NO.I跖骨背侧动、静脉。
主治:头晕砭石,目眩,高血压,小儿惊厥,眼疾,肝炎,胃痛,恶心,呕吐,癫痫,失眠,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
丰隆(胃经,见图一,三十六,三十八,四十)
位置:外膝眼(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与外侧踝尖连线之中点。
针法:直刺1~3寸。针感酸、胀,向上达膝,向下达趾。
灸法:艾炷灸3~5炷,艾条灸15分钟左右。
局部层次解剖结构:皮下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部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有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多痰,咽喉肿痛,哮喘。
足三里(胃经,见图一,三十六,三十八,四十)
位置:外膝眼下方3寸,或胫骨粗隆向外侧旁开1寸许。
针法:直刺1~3寸,针感酸、麻、胀,向下放散至足背。
灸法:艾炷灸3~5炷,艾条灸15分钟左右。
局部层次解剖结构:皮下外侧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内侧有隐神经髌下支;深部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和腓深神经。
主治:胃痛,胃下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呕吐,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高血压,失眠,膝关节痛,小儿麻痹后遗症。有强壮全身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
[进入“养生保健”栏目,了解更多砭石养生知识]
【标签:针法 灸法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