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刮痧的部位
1.头部:百会穴(中暑是急症,用泄法)
2.颈背部:风池、大椎、心俞
3.胸部:膻中
4.上肢部:曲泽、曲池
5.下肢部:委中、涌泉(用挑刮法,用腕力挑刮涌泉)
《手指刮痧歌》
常刮拇指健大脑
常刮食指胃得春
常刮中指保心脏
常刮无名指健肝脏
常刮小指健双肾
刮痧禁忌
1.刮痧后输液会发烧,因为刮痧后气血运行旺盛,输液则有凉血功能,易导致发烧,较好输液后刮痧。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痧象
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这种血凝块不久即能随着皮肤的代谢功能溃散消失。
刮痧的手法
泄法:速度快、力量大
补法:速度慢,力量小
平泄平补法:速度中等,力量中等
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与主治
哑门:后发际直上0.5寸,主治舌强不语,癫狂痫,颈项强痛。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和NO.I胸椎棘突间,主治发热、疟疾、中暑、咳嗽、哮喘、肩背痛、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肺炎、肺结核、胸膜炎、咽喉肿痛、鼻塞及背部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
心俞: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心痛、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精神病、痫症、失眠。
膈俞: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症,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肋痛、黄疸、吐血、结膜炎、失眠、近视、夜盲、脊背痛。
胆俞:在第十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肝脏及胆囊疾病、呕吐、腰背痛。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肋痛、黄疸、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肝脾肿大、贫血、浮肿、失眠。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胃病、消化不良、慢性腹泻。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尿路感染、尿潴留、月经不调、耳鸣、耳聋、慢性腹泻、慢性腰背痛。
大肠俞:在第四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肠道疾病、急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
小肠俞:第五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主治通肠利腑,清热利湿、腰骶痛、膝关节痛。小腹胀痛、小便不利、遗精、白带。
膀胱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主治通调膀胱,清热利湿。小便不利、遗尿、腰脊强痛、腿痛、泄泻、便秘。
刮痧手法主要用砭石材料制成形状各异的刮痧板,因砭石是由五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寒武纪到奥陶纪形成的深海沉积石灰岩,随造山运动抬升出海面,再经6500万年前一颗特殊陨星撞击鲁西南地区,撞击地表岩层产生爆炸,在高温、高压、等离子环境中,星际物质与地表岩层相互交融、渗透,较后落在地表,形成浮石,即泗滨砭石。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观察人体微循环改善情况的检测表明:该石可以显著加快甲襞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其增加值可达20%以上而且效果(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是持续的。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砭石 刮痧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