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toothache)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下面就介绍一下导致牙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导致牙痛的主要原因:
1、龋齿:初龋一般无症状,如龋洞变大而深时,可出现进食时牙痛,吃甜食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时疼痛加重。这时可先用防酸止痛牙膏,温水刷牙,必要时用民间验方止痛,但有效的调理方法应是填补龋洞。
2、牙髓炎:多是由于深龋未补致牙髓感染,或化学药物或温度刺激引起,其疼痛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可有冷、热刺激痛和叩痛。这种牙痛的应急处理,可用芬必得300mg口服,一日2次,止痛,或用民间验方止痛。根治的方法是在局麻下用牙砧磨开牙髓腔作牙髓调理。
3、牙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炎扩散到根管口,致根尖周围组织发炎。表现为持续性牙痛。患牙有伸长感,触、压痛明显,不能咬食物。这时可服消炎止痛药,如先锋霉素四号0.5克,一日3次;灭滴灵0.4克,一日3次,消炎痛25毫克,一日3次;并吃软食。也可用民间验方应急止痛。待消炎后再作根管调理。
4、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困难(阻生),加上口腔卫生不良,引起牙冠周围组织发炎、肿痛。可用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漱口,服消炎、止痛药或用民间验方止痛。消炎后再拔除阻生牙。
5、导致牙痛的主要原因还包括牙外伤:如意外摔倒、碰伤或吃饭时咬到砂粒等致牙折或牙裂开,引起牙痛。可先服消炎、止痛药,也可用民间验方止痛。有条件者应到口腔科处理。
砭石调理:
【临床表现】
牙痛每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发作或加重,可伴有牙龈红肿、牙龈出血、龈肉萎缩、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有龋齿存在。
【病因病机】
除去龋齿外的疼痛中医认为均由火热邪气造成。十二经脉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足阳明胃经入上齿,无论风热外袭还是胃火炽盛,火邪循经上炎均可引起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虚火牙痛砭萃网。
【诊断】
首先辨别牙痛特点,是否有遇冷、热等刺激,仔细观察牙体、牙龈、牙周,根据观察和问诊分辨病位、性质,若有牙体病症,如龋齿,应同时进行齿科调理,清除病灶。诊断要点在于虚实和判断。如兼有口臭、便秘、喜冷则多为热证、实证;若兼腰膝无力,语低声微多属虚证。
【辨证】
风火上袭,胃火炽盛,虚火上炎。
【调理】
1.治则:清热泻火,消肿止痛,养阴清热。
2.基本操作及处方
a.颊车、下关、合谷、二间、内庭、手部牙痛点点刺;
b.痛部面表守法;
c.内踝尖、外踝尖轻擦;
d.将砭石珠置于耳孔内,守法。
3.加减
有风热外感加翳风、风池点压以疏风清热,胃火炽盛加厉兑点刺、曲池点压;虚火上炎加太溪、照海点压,滋养肾阴、降火止痛;上牙痛加太阳穴、颧髎点压;下牙痛可加大迎、承浆点压;痛甚加耳尖穴点刺。
4.方义
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足阳明胃经入上齿。颊车、下关为足阳明局部经穴,合谷、二间、内庭分别为手足阳明经的远端穴,可清泻阳明火热之邪,通络止痛。
内、外踝尖及耳孔为调理牙痛经验止痛法。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砭石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