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Ⅰ、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 动脉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细菌性动脉瘤。
2.血管畸形。
3.动脉硬化。
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2.继发于梗塞的出血。
3.肿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动脉炎引起。
6.药物引起(抗凝剂,血栓溶解剂如尿激酶等)。
7.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
8.其他。
9.原因未明。
三、硬膜外出血。
四、硬膜下出血。
Ⅱ、脑梗塞(颈动脉系统及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一、脑血栓形成。
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2.各类动脉炎引起。
3.外伤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
6.其他原因。
二、脑梗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气栓、瘤栓、寄生虫栓、静脉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颈动脉系统。
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Ⅳ、脑供血不足。
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三、细菌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五、其他。
Ⅶ.颅内血管畸形。
一、脑动、静脉畸形。
二、海绵状血管瘤。
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静脉瘤。
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六、毛细血管瘤病。
七、脑一面血管瘤病。
八、颅内一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九、其他。
Ⅷ、脑动脉炎。
一、感染性动脉炎。
二、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三、弥散性红斑狼疮。
四、结节性多动脉炎。
五、颞动脉炎。
六、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七、钩端螺旋体动脉炎。
八、其他。
Ⅸ、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Ⅹ、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Ⅺ、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一、海绵窦血栓形成。
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三、直窦血栓形成。
四、横窦血栓形成。
五、其他。
Ⅻ、脑动脉硬化症。
砭石【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
1.治则:理气活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肝熄风砭石,清热豁痰,醒脑开窍。
2.基本操作(相关链接:《泗滨砭石操作手法》)及处方
(1)中风先兆
a.曲池、风市、足三里先点压后拍法;
b.绝骨点压;
c.合谷点刺;
d.百会守法;
e.手少阴、手厥阴经刮法。
(2)中经络(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
a.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点压;
b.太阳皮部和阳明皮部遍刮。
(3)中脏腑
A.闭证
a.十宣、水沟、内关、劳宫、丰隆、太冲、素髎点刺;
b.百会守法。
B.脱证
a.关元、神阙熨法;
b.足太阳经循经划法。
3.加减
有口眼斜加地仓、颊车、内庭、行间点刺,气虚血瘀加气海振法,血海点压;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刮法;尿失禁或尿潴留加中极、关元振法。
4.方义
曲池、合谷、风市、足三里、绝骨理气活血、阳明气血调和则肢麻、乏力诸证消除。百会调诸阳之气。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均为上肢腧穴,可治上肢不遂。风病多犯阳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以利下肢气血贯通。太阳、阳明皮部可振兴阳气,疏通络脉。
十宣可救急,水沟、内关、太冲、丰隆等点刺可醒脑开窍,清热豁痰,劳宫可清心泻热。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二穴熨法,以求益气固脱。足太阳经划法振兴正气,回阳救逆。
[进入“对症施治”栏目,了解更多砭石调理病症]
【标签:砭石 中风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