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德;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认为冬季天地万物处于闭藏状态,人们应早睡晚起,避寒保暖,但不能过度温暖而使皮肤出汗,以保阳气。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季气候寒凉,较易使人引起寒症,如室温过低、衣着过薄或贫血者、营养失调者、体内激素失调者,在寒冷时会出现腰痛、失眠、关节痛、夜尿等症。冬天里北风呼啸,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寒潮更使人精神紧张,出现冬季抑郁症,使人全身乏力,郁郁寡欢,还会诱发心肌梗塞发作、肺气肿、风湿症、慢性肝炎等病。而冬天人的手、足、耳等处较易受冻生疮,严重者可造成溃烂成疮等。冬季的低气温环境容易诱发人的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关节炎的发作。一年之中,冬季也是人死亡率较高的季节。
因此,冬季养生也是为了预防疾病的发作或是加重,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早睡晚起。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动植物多以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特点而适当地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传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健康有益。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2)保温防寒。冬天加衣保温防寒,应随气温下降而逐步加衣,这样可让肌肤机能得到锻炼,能够逐步适应冬天寒冷,能够提高抗寒能力。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较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冬季室内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多,既要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又要防止室温过低,而且不要忘记定时开窗换气。睡觉不可蒙头而卧,以免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夜间不要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3)适当进补。冬天饮食调摄尤为重要。宜选食如羊肉、狗肉、雀肉等温肾壮阳、产热量高的食物,这对虚寒者尤其有益。还可食一些具有补肾益肾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圆等。冬日宜常进各类温性热粥,既能祛寒,又可给养,还能疗疾。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有句名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冬令饮食不可过咸,因咸味入肾,致肾水更寒,有扰心阳。
(4)砭石养生:
1、肩部砭石按摩:
以肩外俞、肩髃、肩井腧穴为主,范围包括整个肩部。方法:用砭尺拍打,或用有柄砭椎叩、刺此三个穴位,或用砭砧按摩整个肩部。以有酸涨及温热为宜。此方法有防治肩周炎、肩背部疼痛和颈椎病的养生功效。
2、肘部砭石按摩:
以手三里、尺泽、曲池、曲泽、少海、小海腧穴为主,范围包括肘部及小臂部分。方法:用砭尺拍打,或用有柄砭椎叩、刺穴位,或用砭板刮擦整个肘及臂部。以有酸涨及温热为宜。此方法有防治腱鞘炎、手臂挛痛、 麻木、“网球肘”及精神性阳痿的养生功效。
3、手掌部砭石按摩:
以十宣、四缝、中府、中冲、劳宫、大陵、少商腧穴为主,范围包括整个手掌心。方法:用双手掌心来回搓揉砭棒或砭椎,以有温热为宜。此方法有防治咳嗽、感冒、心率不齐、心绞痛、胃炎的养生功效。
4、手背部砭石按摩:
手背部的共有四条经脉通及,本经穴及经外穴共近二十余个。其中合谷、外劳宫、阳池、商阳、阳溪等等都是临床常用的腧穴。方法:双手交替用砭砧相互摩擦手背,以有温热为宜。此方法有防治外感发热、鼻炎、指掌麻木、腰疼,祛除老年斑、减肥等养生功效。
5、下肢砭石按摩:
以小腿的足三里、阳陵泉腧穴为主,范围包括整个小腿。方法:用有柄砭椎轻叩足三里、阳陵泉腧穴以有酸涨感为宜;双手各执一砭砧,从上至下往返排击小腿10—20次,以轻松舒适为宜。足三里为强壮穴,阳陵泉为八会穴中筋穴。此方法有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疾病的养生功效。
更多砭石养生请点击:砭石养生
[进入“养生保健”栏目,了解更多砭石养生知识]
【标签:冬季养生 砭石养生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