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穴(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砭石,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
承泣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如图
承泣穴位图
名词解析: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较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承泣穴: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承泣穴意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承泣穴的主治病症: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位一同治疗(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位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解剖位置〗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穴位 承泣穴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