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下关穴位图如下所示)。
【取穴方法】闭口取穴,下关穴位于耳屏前约1拇指横指,当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此穴闭口有孔砭石,张口即闭。另一取法:闭口,由耳屏向前遁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张口时则该凹陷闭合突起),此凹陷即是下关穴。
【主治病症】牙痛、三叉神经痛、张嘴困难、口眼歪斜、颞颌关节炎、耳聋,耳鸣,聤耳,口噤等。
【下关穴解析】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以此得名。
【下关穴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舍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
【常用配穴】
(1)合谷、下关,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口失欠、下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
(2)大迎、颊车、下关、地仓、巨髎、风池,功能疏风通络牵正,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甲乙经》:口噼配颧髎、龈交、下关。
(3)下关、听宫、太冲、中渚,功能疏风清热降火,聪耳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甲乙经》:耳鸣耳聋配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关。
【临床应用】
(1)牙痛、牙龈肿痛、牙关开合不利,口噤
用穴义:下关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是牙齿开合之机关,且属足阳明经,其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人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上述病证取本穴常用于治疗(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齿痛、牙关不力、口噤等症,对风火上冲和阳明热盛所致者效果更优。
(2)眩晕、颈肿
用穴义:风火热邪,上扰清窍则眩晕;火热结聚于颈部则肿痛。本穴位于牙关,属阳明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其经脉循行于头、颈部,且与足少阳、足太阳等经交会,用本穴可清泄三经火热,治上证属热者。
(3)面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
用穴义:足阳明经循行于口、鼻、面部,上述病证,取本穴可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面痛、口眼歪斜均可选用,常与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配伍应用。该穴皮肤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分布,深层由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支翼外肌神经支配,并支配咬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等。
(4)耳聋、耳鸣、耳痛、聤耳流脓
用穴义:本穴位于耳前,其阳明经脉“上耳前,过客主人”,其经筋“颊结于耳前”。又本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足少阳经脉“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因此针本穴有疏风清热,通关利窍,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耳部多种疾患。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穴位 下关穴 面部穴位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