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脉(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起于鼻孔旁(迎香),向上交鼻根中,交会足太阳膀胱经于晴明,然后向下沿鼻外侧瞳孔直下起承泣穴,进人上齿槽中(巨髎)砭石,回出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与任脉交会于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沿发际至头维,至额颅中部与督脉交(会神庭)。
足阳明胃经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隶属于胃,络于脾。
足阳明胃经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头正中距任脉4寸下行(气户、库房、屋臀、膺窗、乳中、乳根),到腹部,向下挟脐两旁2寸(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部(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它的第二条支脉:从胃幽门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与外行线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关节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次趾外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指末端(厉兑)。
它的第三条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距胫骨脊两横指(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第四条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主要病候以热病为主,本经多见目黄,鼻病,鼻衄,咽喉肿痛,牙痛,唇疹,口中异味,口渴,消谷善饥,胸腹部热,大便干,以及腹胀、腹痛、便泻、热病、发狂等。还有经脉所过部位的疼痛萎缩等。
足阳明胃经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的主治病证是:头面五官、神志病、胃肠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胃经共有45个腧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yī)、膺(yīng)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本经腧穴具有调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脾胃、强身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调和气血、利湿消肿、通经活络等功效(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可治疗(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胃痛、食欲不佳、腹胀、便秘、泄泻等胃肠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积聚、血晕、大便脓血、鼻出血等血病;头痛目赤、口眼歪斜、牙痛、咽痛等头面疾病;癫狂、喜笑善惊等神志疾病;疮疡、瘾疹等皮肤病。
(1)承泣(ST1)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⑦口眼歪斜。
(2)四白(ST2)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迎风流泪。②口眼歪斜、头面疼痛。
(3)颊车(ST6)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①口歪、颊肿。②齿痛、口噤不语。
(4)下关(ST7)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口噤、面痛、口歪。
(5)头维(ST8) 交会穴(足少阳、阳明之会)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①头痛。②目眩、目痛、视物不清、迎风流泪。
(6)乳中(ST17)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7)梁门(ST21)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8)天枢(ST25) 大肠募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②月经不调、癥瘕。
(9)水道(ST28)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小腹胀满、腹痛、痛经、小便不利。
(10)归来(ST29)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①腹痛、月经不调、经闭、白带、阴挺。②疝气。
(11)髀关(ST31)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髀股痿痹、下肢不遂、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
(12)伏兔(ST32)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①腰痛膝冷、下肢麻痹、脚气。②腹胀、疝气。
(13)阴市(ST33)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线上,髌底上3寸。
【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
膝关节疼痛砭石疗法:
1、用砭石扭刺右侧内、外膝眼及压痛处各2分钟。
2、砭石刮痧板刮右腿后侧腋窝至和山穴5分钟。
3、将砭石刮痧板(相关链接:《泗滨砭石刮痧板》)用温水泡热,用砭石在患处局部摩擦至温热。
(14)梁丘(ST34) 郄穴
【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①膝肿痛、屈伸不利。②胃痛。③乳痈。
(15)犊鼻(ST35)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关节屈伸不利、脚气。
(16)足三里(ST36) 合穴,胃下合穴
【定性】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疳疾、肠痈——“肚腹三里留”。②虚劳羸瘦、水肿、心悸。③下肢不遂、脚气。④癫狂。⑤乳痈。
(17)丰隆(ST40) 络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①痰多、咳嗽。②癫狂痫。③头痛、眩晕。④便秘、水肿。⑤下肢痿痹、拘挛。
现代应用: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耳源性眩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腓肠肌痉挛。
高血压砭石治疗手法:
1、砭石推法将砭石按压于体表,作直线单向移动。用力稳重,速度缓慢均匀。
2、砭石小面在体表作单向或往返移动。砭石抹法常用于开窍醒神、降压明目、疏导气机。
3、用砭石器具平面置于体表,用单手或双手加以压力。砭石按法可以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详情请阅读《砭石调理高血压》。
(18)解溪(ST41) 经穴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目赤、胃热谵语。
(19)厉兑(ST45) 井穴
【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面肿、齿痛、口歪、鼻衄、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经络 足阳明胃经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