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介绍人体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图为大陵穴,大陵穴是手部穴位之一,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大陵穴属孙真人十三鬼穴。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如下图所示)。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大陵穴除具有镇惊安神、清心通络的功能外,还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止痹的作用(请进入砭石养生中的砭石医案栏目浏览更多内容)。另外,大陵穴治疗(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养生请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养生栏目)精神神志疾病(更多砭石医案请查看砭石养生栏目)的临床疗效早已被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所证明。
人体穴位图:大陵穴及其相关介绍
大陵穴取穴
取穴方法:大陵穴位于人体的腕掌横纹的中点处砭石,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技巧:若找到大陵穴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另外,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较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大陵穴位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大陵穴主治疾病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胃痛,呕吐,胸胁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劳宫穴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穴、支沟穴治腹痛、便秘;配水沟穴、间使穴、心俞穴、丰隆穴治癫、狂、痫、惊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古代记述:心痛、心悸、心烦、胸中热、胃痛、呕吐、吐血、癫狂、{91}症、喉痹、耳鸣、疟疾、舌本痛、善笑不休、目赤黄、喘逆、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短气胸痛、手挛不伸、疮肿搔痒、指麻。
近人报道:心肌炎、胃炎、失眠、肋间神经痛、腕管综合症。
大陵穴名词解析
1、大陵。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该穴名意指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
2、鬼心。鬼,与天相对,指地部。心,中心内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湿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经水渗流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而由于本穴所在为南方热燥之地,脾土中的水湿因而大量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化之气如同来自鬼所处的地心,故名鬼心。
3、心主。心,心包经的气血也。主,主帅也。心主名意指穴内气血以气为主。心包经中运行的物质以气为其主,以血为其副,而内关穴传至本穴的物质当中,地部经水稀少,且从脾土中渗流于经穴之外,穴内物质则以脾土的气化之气为主,气为血之帅、为血之主,故名心主。
4、心包经俞。俞,输也。本穴向外输出的是脾土中的气化之气,为心包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地,故为心包经俞穴。
5、心包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脾土中生发的干热之气性同心包经气血,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出之源,故为心包经原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水土混合物,至本穴后其变化为燥湿生气,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进入“砭术基础”栏目,了解砭术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标签:穴位 大陵穴 手部穴位 砭石】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